张瑞清:坚如磐石的理论基础 ——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更新时间:2016/04/23 12:05:53 点击数:   来源:



内容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围绕治国理政、兴党强军发 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芒,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显示出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威力,成为引领 我们前行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围绕治国理政、兴党强军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光芒,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显示出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威力,成为引领我们前行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之所 以这样讲,是因为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政治基础、历史基础和社会基础。

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秉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是指导共产党人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历来重视学哲学用哲学,注重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 党,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这方面的典范。习主席主持中央工作后,不仅多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 列经典著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而且自己带头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充满着唯物观点、辩证观点、实践观点、发展观点、群众观点,富含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活的运用,进一步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比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强调要统筹推进“五位一 体”建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运用事物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深化改革要处理好“六个重大 关系”,宣传思想工作要处理好“七个方面关系”;运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观点,作出以强军目标牵引国防和军队建设、以聚焦“四风”问题推进作风建 设等,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再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事物变化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根据这一基本 原理,习主席反复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既要看到“三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又要做到“三个高度警惕”,树立底线思维,凡事从坏 处着眼向好处努力。这些都告诫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既要坚定自信,又要充满忧患。还比如,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 义群众观,第一次亮相就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亲自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对我们党根本立场和性质宗旨的最 好诠释。我们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态度来认识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地位来增强落实的政治自觉和理 论自觉。

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坚定的信仰追 求和理论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不懈追求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要贯彻党要管 党、从严治党方针,全面加强党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驰而不息地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强调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 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等等。这些重要思想,在继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 展、怎样发展”等根本问题的基础上,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时代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重 大理论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向了崭新阶段。可以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最清晰的一条红线。我们学习贯彻 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习主席系列讲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和时代特征,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起,结合起来学习,系统起来理解,贯通起来运用,决不能相互割裂,更不能前后否定。

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广泛吸纳了古今中外先进文化和文明成果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能否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关系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习主席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唯物历史观,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有机地融入治国理政新的实践,充分体现了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习主席在多个重 要场合的讲话中,都反复强调要重视历史、学习历史。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主席还注重把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 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中,来宏观把握,以史鉴今。这些重要思想,把重视学习历史、善于运用历史提高到了事关全局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习主席系列 讲话中很多重要观点重要思想,都直接来源于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的智慧启迪,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比如,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 理念,就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贵君轻”等朴素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贯彻正确义利观的外交 战略,都体现了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精华的延伸与融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论述,汲取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休养生息”等传统思想 智慧;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中国梦就难以实现的思想,也深刻吸取了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特别是习主席系列讲话中,大 量引述古诗词句、引用先人哲人的思想精华、引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既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也增强了说理的感染力。我们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 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学习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责任担当中深化认识、加深理解,进而增强理解把握的历史厚重感,强化贯 彻落实的政治责任感。

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阶段特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实问题催生新的理论。习主席系列讲话之所以科学正确,是因为它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是因为它是以我国“三个没有 变”的基础现状和我军“两个差距”的现实问题为前提的。无论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 的总体筹划,还是对宣传工作、政法工作、外交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具体部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都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色。习 主席系列讲话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始终以坚定的政治自信和强大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正视挑战、破解难题,对事关党和国家 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特别是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民生问题,不回避、不 遮掩、不护短,提出了切中要害、极具针对性的因应之策,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习主席还十分注重体恤民情,集中群众智慧,运用百姓语言,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等等,使讲话和理论接地气、有人气,广泛被群众所掌握、所牢记。党 的十八大以来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方面,在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方面,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批群 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成果。这些成就和成果,进一步彰显了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我们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必须大力弘扬理 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现阶段的矛盾问题为导向,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真正把重要讲话精神变成科学理念、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贯 彻到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


上一条:朱善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下一条:北京日报评论员:把核心价值观化为...

中国·开封·东京大道西段【475004】     球友会-千亿球友会·(中国)官方网站

豫ICP备05000878号   电话:0371-23658000(党政办) 0371-23662366(招生就业)  传真:0371-23658016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的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